紧固件一站式采购
全国咨询热线:400-6787-447

2020年汽车配件行业前景如何 汽车零部件未来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7 11:52:41 人气: 来源:

2020年汽车配件行业前景如何

一、理由一:国内乘用车需求复苏提供零部件盈利好转的基本土壤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营销渠道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2021年认为国内乘用车将景气逐步向上,核心三大支撑点:1)未来10年中国乘用车消费远没到零增长时代,“经济韧性+全面放开二胎+个性化消费”推动下销量同比增速中枢或 3%,销量峰值或出现在3000万辆。2)购置税补贴带来的透支效应经过 2018-2019 年调整已反应充分,且从微观交强险数据可见 2019 年 11-12 月份传统车同比销量已结束近 2年负增长实现持续转正。3)全国依然有 18 个省/市汽车千人保有量低于平均值 144 辆,且以三四五线城市为主,未来汽车消费潜力依然较大。基于以上,预计 2020-2021年乘用车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复合增速 4%)。
2020-2021年国内乘用车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未来10年国内乘用车需求仍有增长,中枢或3%
中国正处于第二消费观念到第三消费观念的转换,消费潜力依然强劲。消费模式的变迁是长周期的。中国目前主力消费人群 70s 和 80s 为主,90s 和 00s 在未来十年的消费能力将日益上升。70/80s 类似于日本婴儿潮一代和新人类一代,主导了第二消费社会,主张“别人家有的,我家也要有”,“越大越好”的消费主张。而出生环境更加优越的 90/00s 类似于日本婴儿潮一代的二代,通过个人性消费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过渡消费”的第三消费观念在中国未来十年将会愈加显著。
中国乘用车未来销量展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上一轮购置税补贴带来的透支效应已经充分反应
乘用车作为可选消费品,与宏观经济及房地产均直接相关,从 2006-2019 年三者整体周期轮回是同步的,一轮周期长度约 3-4 年。2008 年,2012 年,2015 年均是乘用车历史上周期交替的时间点。2005-2008 年受宏观经济高增长带来乘用车首次购车需求爆发。2009-2012 年受 4 万亿财政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购置税补贴政策导致 2009-2010 年透支了 2011-2012 年需求引起了周期性变化。2013-2015 年乘用车需求随着宏观经济自然周期变化而变化,但 2015 年周期下行因 10 月份开始新一轮购置税补贴政策而戛然而止。2016-2019 年因新一轮购置税补贴导致 2016-2017 年严重透支了 2018-2019 年需求叠加2015年周期下行尚未反应的调整,导致这轮乘用车需求下行长度和深度历史之最。
乘用车-房地产-GDP三者2006-2019年同比关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月度数据上,我们将乘用车 2008-2019 年大致分为了两大段,前段 2008-2013 年,后段 2014-2019 年,可以更加细致观察乘用车每轮周期变化的详情。两段比较而言,我们发现:1)随着国内乘用车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切换,汽车相关补贴政策对需求带动边际效应逐步递减。2)每一轮补贴政策均会透支未来需求,正常会影响 1-1.5 年。3)若忽略 2015 年短期下行将 2014-2019 年的乘用车看成一个完整大周期,前期 2014-2016 年可看作景气上行期,2017-2019 年可看作景气下行期。
2014-2019年乘用车销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剔除新能源汽车,全国传统车上险销量 11 月同比+0.02%,12 月份同比+3.2%,结束了长达近 2 年的持续负增长。而且三四五线城市受购置税补贴退出影响更大,从而导致 2017-2019 三年占比逐步降低了 10%。数据测算基本原则:按照各个地级市的人均 GDP 标准“一线城市为北上广深,二线城市为省会城市加上人均 GDP 超 10 万的城市,三线人均 GDP范围为 5.9 万-10 万,四线人均 GDP 范围是 3.5 万-5.9 万,五线人均 GDP 范围是小于 3.5万”,将全国共 311 个地级市,划分为五档:一线(4 个市),二线(46 个市),三线(56个市),四线(100 个市),五线(125 个市)。
传统车上险销量于2019年11月份同比转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 年三四五线城市销量占比下降约 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理由二:新能源有望带来业绩及全球产业链地位双升
1、下游新能源高景气度为零部件提供新增盈利点
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三重因素驱动下,全球禁止销售燃油车成为未来大趋势。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 EV+PHV 2025 年销量规模 1588 万辆,复合增速 36%。假设前提:1)欧洲,2020-2022 年新车上市明显增加,且 EV+PHV 发展更加得到政府重视,且油价及环境压力下,企业和消费者更有动力购买 EV+PHV,而 HV 的增速相对缓慢。2)中国,2020-2022 年新车上市明显增加,且 EV+PHV 发展更加得到政府重视,双积分推动+电池成本快速下降,企业和消费者接受 EV+PHV 逐步增强,而 HV 的增速相对缓慢。3)美国,油价及环境等压力相对较少,政府对 EV 推动力度相对较小,EV+PHV+HV 发展偏均匀化,市场的选择力量偏强。4)日本,EV 的重视程度增加,但PHV+HV 的重视依然很强,2020 年以后 EV 新车上市增加,增速加快。5)世界其他地区,政府的推动力量较小,更多来自于市场选择。预测结果:1)全球 EV 2025 年销量1192 万辆,复合增速 37.5%。2)全球 PHV 2025 年销量 396 万辆,复合增速 36%。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 1983 年中国上海大众第一辆桑塔纳下线以来,乘用车消费市场经历了 36 年的征程。总结历史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乘用车消费市场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2010 年):从无到有,代步工具的定位,轿车市场的兴起。第二个阶段(2011-2016 年):从有到更好,社会地位的象征,SUV 市场的兴起。第三个阶段(2017—未来):从更好到环保,新能源市场的兴起。以 2019 年数据为基数,假设前提:1)未来 5-10 年国内整体乘用车需求仍然有增长,中枢或 3%。2)轿车/SUV 因渗透率已经较高,未来 5-10 年增速将放缓,新能源将成为核心增长点。整体预测结论:预计国内乘用车产销规模到 2025 年在 2500 万辆左右,其中轿车销量逐步回落至 1084 万辆左右,SUV 销量逐步稳定在 925 万辆左右,新能源乘用车有望逐步提升至 500 万辆左右(复合增速近 30%)。
新能源汽车将取代 SUV 成为乘用车新的增长点(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理由三:5G 商用加速智能网联推进带来新增市场空间
智能与网联相伴相生,两者将共同推进人类通往自动驾驶的长远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理论上存在两种技术路径:
1)车辆本身实现高度智能化能应变各种的环境条件。2)车与车、车与交通的联网,通过智慧交通规划实现无人驾驶。ADAS 和 V2X 分别是实现这两种技术路径的基础所在,这两者也是我们通常所讨论的汽车新四化的智能/网联。
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是无人驾驶对于整个社会提供的价值所在。智能和网联是真正实现汽车变成移动数据终端的两大推手,所创造整个市场空间(硬件+大数据)是万亿级别。国内 ADAS 行业规模 2019 年超过 150 亿元,2021 年超过 400亿元。全球 ADAS 行业规模 2025 年超过 2000 亿元。

汽车五金零部件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汽车零部件未来前景分析

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国际知名品牌的开拓市场配套策略,是很多自主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品高端化,企业由弱到强的发展路线。今年上半年,很多汽车五金零部件上市公司实现了新产品替代进口以及在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配套。比如,星宇股份取得了奥迪前照灯、大众LED前照灯等多项开发任务;宏达高科则 在经编面料领域开启与奔驰品牌汽车生产商的合作,践行在高端乘用车进口替代市场的发展战略。
集成化——由单一产品到产品集合
为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多数汽车五金零部件上市公司选择与关联企业协同发展,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变为提供软硬件于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动力系 统和汽车电子领域较突出。云内动力以D系列高端柴油机及新能源战略为依托,开展与苏州绿控、科力远公司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柴油混合动力总成系统。亚太股份 积极研发主动电子安全控制系统与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高度集成技术。均胜电子通过海外多起收购,成为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与高端内饰产品的整体 供应商。
轻量化——材料研发重中之重
轻量化的高强度钢、铝合金已在汽车领域推广应用,碳纤维、植物纤维等新材料也是零部件企业的研发重点。上半年,亚太科技加快汽车动力系统及车身 用铝的持续供应,以满足当下汽车产业轻量化的发展需求;日上集团研发出的高强材料轻量化钢圈大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内饰件供应商宁波华翔增加了自 然纤维和碳纤维的项目投资;华域汽车旗下的科尔本施密特铝技术公司更在德国开展铸铝轻量化业务,配套欧洲多个品牌的高端发动机铝合金缸体。
产业化——项目落地 新产品孵化
汽车五金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结构依靠的是产品优化升级,新项目、新产品顺利实现产业化才能保证企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今年上半年,东安 动力产品全面进入M系列时代,实现对老平台产品的替代和客户结构的转变,其电动车减速器、新品T18R新型变速器也顺利匹配量产,企业利润实现增长。上市 已满一年的德尔股份,通过募投推动了多个项目的产业化,包括电液泵、EPS电机、变速箱油泵等,正在研发电动真空泵、高压电机电液泵、液力缓速器等新产 品,都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66106935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6787-447

二维码
线